午餐過後,我們開始大船換中船遊「小三峽」;再中船換小船遊「小小三峽」。
上圖,是在小船上遊「巫山小三峽」,也就是小小三峽的相片。
恰似誤入與世隔絕的桃花源。
換了中船,中船看起來還好,還可以遮風蔽雨,只是外表似「廟」的造型,我覺得蠻妙的。
宥宥在船上睡了個不省人事。
中船上,庭庭有點暈船,就到甲板外透透氣。
船上也有小三峽的導遊,一面解說船外風景,一面還推銷他們的DVD、郵冊……等產品。
山壁上的懸棺,古人是用什麼方法,把重達數噸的棺木放在峭壁石縫裡的?
以今日的科技來說,都已經是件難事了,更何況是古時候呢?
這是三峽其中一個尚未解開的謎題。
行經某些村莊,有標明最高水位高度。
小三峽是長江支流大宇河的景色,由龍門峽、巴霧峽、滴翠峽組成。
接著我們又轉小船,駛入巫山小三峽;也就是小小三峽。
小小三峽是長江的支流~大宇河,的支流~馬渡河的景色。非常的秀麗,猶如人間仙境。
好了,整理一下,長江有哪三峽?瞿塘峽、巫峽、西陵陝。
小三峽是?大陸很多地區有「小三峽」之稱,我們遊覽的是小三峽,又稱巫山小山峽,
是長江支流大宇河,由龍門峽、巴霧峽、滴翠峽組成。
小小三峽,則是大宇河的支流馬渡河,在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裡,有著人間仙境的美景。
還有三峽遺民,在這裡的工作是唱山歌給旅客聽。
我們又是太晚上船,所以坐在前面,必需「側坐」。木板椅其實是長板凳,爛爛的,
坐庭庭前面的阿姨屁股一動,我們就快滑跌下來這樣。
如果沒有引擎聲,這裡真的一片安靜,應該偶爾可以聽到猿猴叫聲。
水面清澈,透出一種原始的綠色。
我們的小船隻變成領隊船,只見鏡面般的河水,倒映著高聳峭壁。
庭庭受不了長板凳搖晃,換位置和爸爸宥宥一起坐了。超冷!無,敵,冷!!
山坡上不時有標示牌,提醒大家有猴群,但我仔細找都沒找到。
古棧道早已淹沒在大壩之下,
這個棧道是新的「仿古棧道」,看起來乾淨、寬敞、安全,一點味道也沒有!
什麼「明修棧道、暗渡陳倉」,在明修棧道時犧牲了多少人命……在仿古棧道上,都感覺不到了。
小三峽、小小三峽遊畢,返回維多利亞號的房間稍做休息,接著又要進入巫峽段了。
我們這回學聰明了,不再到外面吹風了,馬上在落地窗、導遊旁邊佔個好位置!
導遊在廣播介紹,庭宥在一旁遊戲搗亂,吵到大家,
我只好把他們帶走!!
宥宥手上的槍,是下船遊覽時買的爛玩具,但是他愛得很!
沒多少天,那把槍就支離破碎,剛好不用帶回台灣了。
巫峽段有許多著名的風景,其中女神像最具故事性,
若非上船的第二天有去聽三峽簡報,
你怎麼指怎麼指,我都不會知道女神像是哪一個!!好在我有認真在看簡報,女神像是這個小小的石頭啦!
巫峽是最多景點的路段,導遊濤濤不絕的解說,這一天,我們見到最多的三峽景緻,
而當初為了往後每次旅遊都能跟上,誇口「我最愛看風景了」的宥宥,
在行程當中也多半以睡覺度過,醒來就問「怎麼還沒到?還要多久才到?」
孩子,我們坐4天3夜的船、大船換中船、中船換小船,為的就是這沿路的風景,不是要「到」哪裡的呀!!
接著晚上我們就進入了三峽大壩,船隻要走「樓梯」囉!
真的很吵,整晚都很吵!從陽台看出去就是一片水泥牆,還真的在走樓梯咧……
大船小船行經大壩,有一句名言「大船爬樓梯、小船搭電梯」,依據水位,讓船隻過壩。
節錄一段新聞
長江三峽大壩歷時12年完工,2009年將要進入3期蓄水,到時候的水位會到達175公尺,吸引觀光客前來的除了絕美的三峽風光,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看「大船上下樓梯」,這座全世界最大的五級船閥,過一次就得花4個小時。
夜行三峽,眼前的這座不夜城,就是雄距長江的三峽大壩,船閘一開,一口氣爬上五級船閥的震撼,才要開始。
TVBS記者游皓婷:「凌晨4點大壩依舊忙碌,在北上的第一道閘口裡頭,同時有四艘輪船等著『爬樓梯』。」
不到10分鐘,船就從低水位升高到高水位,爬了10層樓的高度繼續往上走,五級船閥,24小時不打烊,運煤礦的貨船、載遊客的豪華郵輪,交錯江面,一來一往,全得靠座斥資台幣8千億的三峽大壩。
白天看大壩更清楚,大船「下樓梯」跟爬樓梯一樣,全程得花4個小時,船工栓好船柱,6艘船在南下閘口就定位,關閘門放水;10分鐘內,水位降到跟下一道閘口一樣高,後方關起的閘門距離,還得控制在0.5公分以下,才能再開閘前進往下走,一層一層下降,動作得重複6次。
其實,大陸官方為了加快船隻過閘速度,已經在攔河大壩旁邊動工建造「電動船閥」,預計2012年,3千噸以下的小船就能搭電梯,讓大船爬樓梯,小船坐電梯。
鳥瞰大壩壩體長2300公尺,等於是總統府到大安森林公園的距離,高度足足有60層樓高,水電站裝了26台發電機組,成為全球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。
TVBS記者游皓婷:「三峽大壩除了防洪還有發電功能,它年平均發電量有846.8億度,可以源源不絕輸往整個中國。」
從壩體兩邊拉出的電力輸送範圍,長達1千公里,可以供應28個百萬人城市,穩定乾淨的能源;兼具發電觀光運輸防洪的三峽大壩,卻讓湖北跟重慶總計有2座城市,11個鄉縣,116個村鎮,永遠沉入水中。【取自TVBS新聞】
有些人說三峽大壩是長江之殤,有些人認為三峽大壩可以充份利用水利資源,包括蓄水、發電。
既三峽大壩這世界知名大工程後,還有一項比三峽大壩更浩大多倍的「南水北調」工程,
計畫將長江流域的水北送,解決黃河流域的長年旱災。
然而如今大陸面臨大旱,縱使有三峽大壩也無計可施,洞庭湖、鄱陽湖成了大草原,魚米之鄉已成空名,
南方已自身難保,何來之水可以北調?
果然可以人定勝天的嗎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