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判斷一本書到底好不好,
除了看文筆之外,還看內容是否合理。
 
前些篇寫到的「孩子,你的敏感我都懂」這本書,
提到一段如下:
 
為什麼我的孩子高度敏感,別的孩子卻不?
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?
想像兩隻鹿站在豐美的草原旁邊。
一隻鹿會花很多時間確定附近沒有肉食性動物,另一隻只花一點時間就衝出去吃草了。
如果第一隻鹿是正確的,第二隻鹿就死定了。
如果第二隻鹿是正確的,第一隻鹿就吃不到最好的草了。
長久下來,第一隻鹿就會營養不良、生病、死亡。
所以,同時有這兩種個性存在,不管發生了什麼,
這群鹿都會有存活下來的個體,負責繼續繁衍。
 
果蠅研究也支持這個理論,
「靜態果蠅」有食物的時候就不出去覓食,
「動態果蠅」喜歡去很遠的地方覓食。
更有趣的是,靜態果蠅有更敏銳、更成熟的神經系統。
 
另一個動物實驗用的是瓜仁太陽魚,
研究結果發現大部分的魚都很「大膽」會進入陷阱,
少數的魚顯得很「害羞」,不肯進陷阱。
我不懂的是,研究者為什麼要用「大膽」和「害羞」這樣的詞彙?
為什麼不用「愚蠢」和「聰明」呢?
或是至少用「不敏感」和「敏感」來描述?
 
讚吧?
瞧,討論個性,一樣有科學根據的!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眼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